公务员为采取预防措施发生事故会不会构成玩忽职守
时间:2024-06-1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行政行为的时候,如果不依据自己的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就有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那么公务员为采取预防措施发生事故是否构成玩忽职守 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公务员玩忽职守的刑事责任
一、公务员的玩忽职守罪主体资格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情况下,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该规定,该罪的主体必须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被告人刘某作为事业编制人员,虽然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在桥梁拆除工作中被政府临时借用,履行危桥拆除的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督职责,因此具备玩忽职守罪的主体资格。
二、刘某的玩忽职守行为
被告人刘某的行为属于玩忽职守,而不是工作失误。工作失误是指在积极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足而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损失。玩忽职守罪与工作失误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过错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损失,但两者在主观心理状态上存在差异。工作失误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一定的过错,但是他们是以积极的履行职务的心态行事;而玩忽职守的犯罪人在主观上是过失的,他们应该预见到可能发生的事故,但由于消极或不负责任而未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在本案中,被告人刘某作为拆除危桥的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督的负责人,本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招标、监督和指挥施工,但未认真履行职责,降低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且对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施工也未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和纠正。被告人刘某主观上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事故的发生,具备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特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玩忽职守罪与违纪的区别
职务犯罪与严重违纪的定义以及玩忽职守罪的具体规定。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等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公务活动规章规范的行为,应予以刑事处罚。玩忽职守罪具体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渎职犯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
-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
认定医疗事故罪应注意划清哪些界限
认定医疗事故罪应注意划清的界限。包括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医疗技术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的界限。正确划清这些界限对于减少医疗事故、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玩忽职守罪受贿罪判决书
海口市xx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李大X的玩忽职守罪和受贿罪的判决案件。被告人李大X在海口市xx区xx镇任副镇长期间,因未认真审核导致十六名村民虚假身份申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造成国家损失35万余元,同时受贿1.8万元。法院认定其犯罪情节严重,判决有期徒
-
渎职罪的分类
-
玩忽职守罪造成损失是否累加
-
玩忽职守导致公司受损被辞退的维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