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法律法规,对于司法工作人员的徇私枉法罪,其追诉时效是从犯罪行为之日开始计算的。如果犯罪行为是连续或者继续的状态,那么追诉时效应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开始计算。
对于徇私枉法罪的追诉时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追诉时效内,如果犯下新的罪行,那么旧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犯后罪行之日开始计算。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的行为包括: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对于这种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刑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我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不再追诉。具体期限如下: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之日起计算。对于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情况,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的情况下,前一次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行之日起重新计算。
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包括对明知无罪的人进行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以及刑事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徇私枉法罪侵犯的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办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渎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具体介绍了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导致他人实施犯罪行为,将可能构成犯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