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是什么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是什么

时间:2024-11-07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736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所以他们是值得尊敬的。然而一些军人却违反自己的职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严重的就会构成犯罪。那么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军人。具体而言包括下列三类:

第一类: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

这一类别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也采取兵役制。武警部队的官兵在服役期间享有军籍,履行军职。现役军人的服务期限从公民被兵役机关正式批准入伍之日起始,至其被部队批准退役、退休、离休或被除名、开除之日为止。在军人服役期间犯军职罪而在退役、离役之后才发现的,在没有超过追诉时效的情况下,仍应按本类犯罪处理。

第二类:战时预备役人员

战时预备役人员指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根据《兵役法》的规定,预备役人员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也可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

第三类:其他军内在编职工

其他军内在编职工主要指执行军事任务的其他军内人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构成要件

    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害的是战场上的友邻关系,表现为在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导致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指挥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多种动机。

  •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规定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和相关法律规定。犯此罪的人员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表现为滥用职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主体为参加作战的军人,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行为包括在部队中公开或私下故意制造、散布谎言,蛊惑官兵,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责任形式是故意。在认定上,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与谎报军情罪、假传军令罪、战时造谣扰

  • 军事秘密的范围

    军事秘密的范围,包括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规划、军事部署和行动、战备演习和军事训练等。还包括军事情报、组织编制和任务实力、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等。此外,国防动员计划、政治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事项、国防费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筹措等也是军事秘密的一部分。军事设施及

  • 战时违抗命令罪的认定
  • 关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及处罚的规定
  • 遗失武器装备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