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故意毁坏财物案件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下列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
如果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导致公私财物损失超过五千元,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发生三次以上,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涉及纠集三人以上,且公然进行,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除上述情形外,如果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侵犯财产罪包括13个具体罪名,根据故意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占有型侵犯财产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犯罪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具体类型:
包括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敲诈勒索罪。
即盗窃罪。
即诈骗罪。
包括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其中,公然强取型犯罪也可以称为强制占有型犯罪,而秘密窃取型犯罪、骗取型犯罪和侵占型犯罪可以合并称为非强制占有型犯罪。
挪用型侵犯财产罪以挪用为目的。包括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
毁损型侵犯财产罪以毁损财物为故意内容。包括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施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行为人使用的暴力可以是殴打、捆绑、伤害等强暴行为,胁迫是以暴力相威胁。抢劫罪的情节严重与否取决于组织集团进行抢劫、多次抢劫行凶伤人、在重要繁华地区公然进行抢劫等因素。
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但未使用暴力或胁迫的行为。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或胁迫,以及是否当场取得财物。
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与抢劫、抢夺、诈骗等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使用的方法,盗窃是通过暗中窃取财物,而不是使用暴力或欺骗。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抢劫、抢夺、盗窃等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手段,诈骗是通过欺骗使被害人产生错觉,从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行为人。
敲诈勒索罪是对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进行威胁讹诈,非法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和诈骗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威胁手段,敲诈勒索是通过威胁讹诈来获得财物。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可以是使物品全部丧失使用价值,如烧毁、砸毁,也可以是使物品部分丧失使用价值。如果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如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就可以构成放火罪、爆炸罪等。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轻微伤,公安机关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相关费用。对于轻伤,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方面的费用。夫妻打架报警后,警察应依法处理,受害人可以向相关单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制猥亵妇女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情节恶劣者,刑期更长。猥亵儿童会从重处罚。强制猥亵、侮辱行为需使用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猥亵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