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严格依法办案。
(二)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
(三)坚持执行宗教、民族政策。
(一)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
(二)以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
(三)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四)以资助恐怖活动罪定罪处罚。
(五)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六)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共同犯罪定罪处罚。
(七)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八)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定罪处罚。
(九)对实施本意见规定行为但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宗教事务管理以及互联网、印刷、出版管理等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进行教育、训诫,责令停止活动。
(一)对涉案宣传品的内容不作鉴定。
(二)对是否“明知”的认定。
(一)对本意见规定的犯罪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
(二)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下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三)人民检察院对于审查起诉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认为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同级其他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同时通知移送审查起诉的公安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2014年9月9日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