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打人至脑出血构成什么罪

打人至脑出血构成什么罪

时间:2025-02-12 浏览:5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4090
一些人遇到任何的事情都会喜欢用暴力手段来解决,比如在跟他人发生口角之后,就将他人给打伤了,对方的脑袋也出了很多的血。打人者之后也被警方控制了起来,等待着处罚,打人至脑出血构成什么罪?今天来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打人至脑出血构成何种罪行

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

如果犯罪行为致使他人重伤,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如果致人死亡或者采取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导致严重残疾,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当然,如果法律有另外规定的,将依照规定处理。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1. 主体

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将负刑事责任。

2. 客体特征

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故意伤害罪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结果表现为给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故意伤害有时可能导致死亡,这无疑对人的生命权利造成了损害。然而,由于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并非针对他人的生命权利,因此仍属于伤害罪的范畴,与杀人罪有原则上的区别。此外,从客体的性质来看,某种犯罪的客体指的是这种犯罪必然侵犯的合法权益,而不包括这种犯罪可能侵犯的具体个案中的合法权益。故意伤害罪只以侵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为客体要件,有无导致他人死亡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侵犯客体中所指的身体,仅仅是指有生命的人的整体,而且是行为人以外的人的身体。人的身体由各种器官组成。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性,例如截断他人的手指,割掉一只耳朵等;另一种是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例如导致肢体瘫痪、神经功能异常、听力减退、双目失明等。

3. 客观方面特征

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需要有伤害行为。伤害即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前所述,伤害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性;二是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伤害通常以行为形式表现,既可以是直接使用刀、枪、棍、棒、石头或者拳打脚踢等暴力手段实施,也可以是间接利用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无过错的人、动物等对他人造成伤害。有些情况下,还可以使用毒物、化学品、放射线、激光等非暴力手段对他人造成伤害。在少数情况下,伤害行为也可以通过不采取行动来实施。

4. 主观特征

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身体受到伤害,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换言之,故意伤害罪既可以通过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通过间接故意构成。确定伤害的故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无伤害的故意是区分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过失致人重伤罪之间界限的重要标志。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并不要求行为人对伤害的程度事先有明确的认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教唆犯通过劝说等手段将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并且希望或放任他人去犯罪。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不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

  • 打人一巴掌对方不同意调解怎么办

    打人事件的处理方式。当对方不同意调解时,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公安机关进行隔离审查和处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打人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拘留和罚款。受害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外卖员偷同行外卖,偷外卖会坐牢吗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包括犯罪主体的同一性和案件的系列性、情报的集中性与对策运用的针对性以及组织活动的协同性与侦查措施的综合性。并案侦查适用于同一犯罪主体连续实施的犯罪,涉及组织涉案的地区和单位形成破案力量,通过综合使用各种侦查措施来扩展侦查线索来源并

  •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 九级伤残能赔15万吗
  • 吸毒殴打父亲犯法吗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