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的标准解析
时间:2023-12-31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很多小伙伴都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的标准是如何的有疑惑,接下来,请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希望以下的内容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赶紧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的标准解析
一、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
二、行为定义
在上述规定中,需要注意以下行为的定义:1. "掺杂、掺假":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或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2. "以假充真":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3. "以次充好":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4. "不合格产品":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难以确定上述行为的情况,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三、金额计算
- "销售金额":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如果没有标价,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对于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情况,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应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结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明确了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的界定,并对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不合格产品等行为进行了定义。在实践中,对于难以确定的情况,可以委托专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立案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金额的计算也需要遵循相关法规的规定,确保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生产、销售假药罪无罪辩护词
被告人宫××是否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问题。文章指出,无法证明宫××明知受委托加工的是心可舒或其他药品,且宫××的行为不符合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四种行为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宫××仅参与部分行为,对药物的性质和流向一无所知
-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教唆犯通过劝说等手段将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并且希望或放任他人去犯罪。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不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
-
服装冒牌行为的刑事责任
服装冒牌行为的刑事责任,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注册商标将被判刑并罚款。贩卖假烟也涉及刑事处罚,根据不同金额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行程度进行不同等级的处罚。
-
外卖员偷同行外卖,偷外卖会坐牢吗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
-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
买到假冒茅台酒怎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