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在确定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权时,应遵循“不适用为常态、适用为例外”的原则。为了避免滥用自由裁量权,必须对指定管辖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明确限定。具体而言,应建立和完善立案管辖的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等制度,制定一般原则性的适用规则。只有在这些规则不适用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指定的方式确定管辖。
职务犯罪案件具有隐蔽性强、干扰阻力大等特点,侦破的时机往往非常关键。为了防止案件因时过境迁、证据流失等原因而流产,指定立案管辖应突出“以快制胜”的理念,简化报请和审批手续,减少指定的环节和层级,提高时效性。对于指定立案管辖的案件,应由上级检察机关直接指定给实际立案的下级检察机关受理,确保案件尽早进入刑事追诉程序,避免因重复指定而贻误战机或引发管辖权争议。
一般情况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由立案的检察机关负责。然而,近年来一些省、地两级检察机关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将本单位立案的案件交由从辖区抽调的基层院检察干警侦查,导致“立而不侦”的问题。尽管大兵团作战在充分利用优势人力资源、突破职务犯罪大要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新刑事诉讼法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背景下,抽调的办案人员的合法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后续诉讼进程的顺利进行,对于指定立案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应坚持立案单位自行侦查的原则,抽调办案人员应从本单位具有法律职务的检察人员中调配。
指定管辖的裁定书送达程序。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必须送达当事人才能生效,而指定管辖的裁定书也需要遵循此规则。适用于指定管辖的情形包括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法行使管辖权和因管辖权发生争议。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委托送达和邮寄送达。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几个人民检察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检察院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检察院管辖。对前款案件的审查起诉指定管辖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与相应的人民法院协商一致。允许当事人对指定管辖的案件提出管辖权异议,体现了对当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具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所以移送管辖裁定未送达到被告也能移送的。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与法定管辖不同,
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若尚未受理的案件,经审查不归本法院管辖的,不存在移送管辖问题,应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有权行使审判权,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