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无主物物权归谁所有呢

无主物物权归谁所有呢

时间:2024-09-19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496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在田间地头挖到一些物品。大部分这些东西都是无主物,没有失主可认领。此时一些人就会将物品占为己有,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也比较多见。而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也看到过一些无主物被国家收回的案例。那么,无主物物权归谁所有呢?下面我们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一、无主物物权归属问题

1. 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对于无主物物权的归属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承认先占原则。

2. 特殊情况下的归属

通常情况下,像文物、重要的自然资源等无主物归属于国家所有。

3. 拾得无主物的处理

当人们拾到无主物后,应及时交给公安机关处理,而不应私自占用。如果占用贵重文物等无主物,并造成损坏,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4. 物权法规定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当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按照先占原则取得无主物的所有权。当法律有特别规定时,应根据规定处理。例如,根据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根据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应将拾得物交还失主或公安机关。如果确认拾得物为无主物,并且在招领公告发布后六个月内无人认领,该无主物归国家所有。

5. 漂流物、埋藏物或隐藏物的处理

对于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的情况,物权法第114条明确规定应参照拾得遗失物的规则处理。如果能够找到权利人,应返还给权利人;如果无法返还,应送交公安机关。

二、无主物的范围

1. 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

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指在一定时期内无所有人或其所有人放弃所有权的物品,例如抛弃物、无人继承的物品以及来自外太空的坠落物陨石等。

2. 不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

不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指有所有人但所有人不明的物品(文物或其他特别法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例如埋藏物、隐藏物、无人认领的拾得物、漂流物等。尽管这类物品有所有人,但由于时间久远或其他原因无法确定所有人,导致物品的权利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将不利于物品的流通转让和效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恢复这类物品的无主状态并确定其无主物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3. 无关国家重大利益的天然孳息

无关国家重大利益的天然孳息包括较小的个体矿石、玉石等。孳息是指因物品或权益而产生的收益,而天然孳息指按照物品的自然性质而产生的收益物品,例如矿石等。对于矿石、砂石是否属于天然孳息,有学者提出异议。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异议忽略了矿藏本身是地质作用形成的,派生于自然规律的事实。矿石、砂石是从已属于天然孳息的矿藏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仍然属于天然孳息。可以将其类比为从树上切下多块果子的情况。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盗墓罪是否可判处死刑

    关于盗墓罪的法律判定和刑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或古墓地的行为可判有期徒刑和罚款,严重性视情节而定。若涉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主要成员,多次盗掘或导致严重后果,可判死刑。文章还阐述了盗墓罪的构成包括罪体、客体和罪责。

  •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刑罚确定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刑罚确定及其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三款,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其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过失损毁

  • 文物犯罪的刑事责任

    文物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不同罪行,我国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如故意损毁文物、名胜古迹等,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单位犯罪也将受到罚金的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等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整体而言,我国对于文

  • 限制出境物品
  • 破坏文物罪的刑事处罚
  • 法律对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