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种类 > 间接证据定案规则是什么

间接证据定案规则是什么

时间:2023-12-16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5206
间接证据是与直接证据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该证明不能直接的证明案件事实。现实中,间接证据是大量存在的。那么,间接证据定案规则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间接证据定案规则的法律要求

1. 证据属实的要求

在没有直接证据而全部采用间接证据定罪的情况下,必须确保所提供的证据已经经过查证并被认定为属实。

2. 证据互相印证的要求

各项间接证据之间应该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或无法解释的疑问。

3. 完整的证明体系的要求

全案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以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4. 排除合理怀疑的要求

根据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必须足以排除合理怀疑,并且结论具有唯一性。

5. 逻辑和经验的要求

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必须符合逻辑和经验的规律。

如果控方提出的一系列间接证据无法符合以上要求,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事物、原因和经过等七个要素上无法形成证据链条,那么运用间接证据规则进行证明将会失败,无法证明被告人有罪。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证据种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种类包括:

1. 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2. 书证

指书面文件、文件副本、印章、图纸、照片等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

3. 物证

指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物品,如凶器、赃物等。

4. 视听资料

指通过视觉或听觉方式记录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资料,如录像、录音等。

5. 电子数据

指以电子形式存储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数据,如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信息等。

6. 证人证言

指目击案件事实的人提供的证言。

7. 鉴定意见

指由专门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提供的对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

8. 勘验笔录

指法庭、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对案件现场进行勘验时所记录的笔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特殊地位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可以认定的事实

    关于认定案件的事实依据问题,介绍了可以认定的事实依据包括普遍知识和常识、自然规律和定理、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等,同时也列举了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类型。此外,文章还详述了各种证据的证明效力及其规则,如证人证言、书证、鉴定结论等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最后

  • 行政诉讼中的言词证据作为定案依据的可行性分析

    行政诉讼中言词证据作为定案依据的可行性,指出证据的完整性对案件走向的重要性,并列举了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种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言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重新收集和制作的相关规定,强调公安机关在收集言词证据时需遵守法律程序,对未经重新收集和制作的言词证

  •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和种类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 刑诉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
  • 尸体登报后几日内无人认领的处理方式
  • 刑事证据规则及其作用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