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审判免于刑事责任多久能出来
时间:2024-10-09 浏览:4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案件在一审时犯罪嫌疑人是被判刑,但是他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于是在一审审理之后也提起上诉,并且提交了翻案的证据,在二审的时候免于刑事处罚,被宣告无罪。那么,如果二审判免于刑事责任多久能出来?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二审判决生效后的法律效力和执行时间
一、法律效力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判决和裁定在生效后具备法律效力。以下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情况:1. 经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或抗诉的判决和裁定;2. 经过终审的判决和裁定;3. 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以及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判决。
二、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可以免于追究刑事责任:1. 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2. 犯罪已经超过追诉时效期限。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不同刑事犯罪,有不同的追诉时效期限。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3. 经过特赦令免除刑罚。特赦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具有终止刑事追究的法律效力;4. 案件需要被害人提起告诉,但被害人没有提起告诉或撤回告诉。对于这类案件的追究失去了法律基础;5.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根据刑法的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不予追究;6.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三、法律处理方式
对于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1. 在立案阶段,人民法院发现自诉案件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不予受理。公诉案件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应作出不立案的决定;2. 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发现案件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3. 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发现案件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4. 在审判阶段,对于符合第一种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判决宣告无罪。对于其他情形,一般应以裁定终止审理。然而,如果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已经死亡并无罪,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通过以上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了解二审判决的法律效力和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这些规定和措施保障了公正的刑事司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
刑事抗诉的含义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
同案不同判的改判情况
改判情况的两种主要类型,即法律错误或量刑不当以及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针对一审判决中存在的问题,二审法院会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若一审判决定罪名错误或量刑不当,应当改判;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在查清事实或补充证据后改判,也可撤销原判发回
-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
-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
-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
检察院抗诉民事案件有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