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在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矫正时,应当与成年人进行分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开始生效。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发育需求、成长经历、犯罪原因以及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社区矫正机构还应该吸纳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人员参与矫正小组的工作。
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奖励包括表扬和记功。
满足以下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获得表扬:
表扬对象的数量不得超过本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三分之一。
满足以下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获得记功:
满足以下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予以记功: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
再审申请被驳回后是否可以到检察院抗诉的问题。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当事人可以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但并非所有再审申请都能获得支持。同时,检察院签了不起诉书后,涉事人员有权要求归还被扣留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