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各种有力措施清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扫除不良影响,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家长首先要守法,起到榜样的作用。2. 通过宣传教育使青少年遵纪守法
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传媒方式,使宣传教育更加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的接受方式。可以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3. 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要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首先要具备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与学生平等相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对待犯罪的青少年
司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广泛宣传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的精神,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法机关应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青少年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与工、青、妇等单位以及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进行帮教工作。同时,对后进青年和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进行教育和挽救工作。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专家呼吁最高法院借此机会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刑事司法实务的问题。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是行政审核程序而非诉讼程序,存在缺乏公开性、透明度以及未能充分保护被告人权益的问题。法学界呼吁将死刑复核程序诉讼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
再审申请被驳回后是否可以到检察院抗诉的问题。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当事人可以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但并非所有再审申请都能获得支持。同时,检察院签了不起诉书后,涉事人员有权要求归还被扣留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