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各种有力措施清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扫除不良影响,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家长首先要守法,起到榜样的作用。2. 通过宣传教育使青少年遵纪守法
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传媒方式,使宣传教育更加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的接受方式。可以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3. 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要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首先要具备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与学生平等相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对待犯罪的青少年
司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广泛宣传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的精神,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法机关应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青少年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与工、青、妇等单位以及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进行帮教工作。同时,对后进青年和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进行教育和挽救工作。
全球死刑趋势及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公开性问题。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废除死刑,而美国死刑复核程序具有典型性。在我国,保障死刑的程序公正至关重要,但现行死刑复核程序存在不开庭审判和缺乏公开性的问题,导致无法有效监督并可能剥夺当事人的公开审判权和庭审辩论权。
终审检察院的抗诉权,包括二审程序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条件和程序。当第一审判决、裁定存在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时,同级地方人民检察院可提出抗诉。抗诉主体为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请求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可决定支持或撤回抗诉。审判监督程序
邱某因连杀11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引发的社会关注与争议。五位法学家呼吁对其做司法精神病鉴定,同时其他轰动性死刑案件也传递出慎重对待死刑和对生命权利的珍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的进程,社会舆论出现微妙变化,民意与法律的相互影响和博弈也越发明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不涵盖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虽然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未支持精神损害赔偿,但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权利法律观念的加强,要求给予刑事侵权精神补偿的呼声增高。文章主张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障受害人权益、实现公正公平、维护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