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行为人故意超越职权,破坏了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滥用职权是指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即在形式上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职务权限的事项,以不当目的或者以不法方法,实施违反职务行为宗旨的活动。
滥用职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超越职权,擅自决定或处理没有具体决定、处理权限的事项;二是玩弄职权,随心所欲地对事项作出决定或者处理;三是故意不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者任意放弃职责;四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不正确地履行职责。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滥用职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职权,也可以为了他人利益滥用职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第1款的规定,犯滥用职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行为属于徇私舞弊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滥用职权罪的量刑标准,除了刑法的规定外,还应参考其他法律的规定。
参考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六条
如何开具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证明,包括无违法违纪证明和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应用。无违法违纪证明用于证明个人在居住地区没有违法违纪行为,无犯罪记录证明则适用于特定情形,如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吸收新党员政审等。文章还规定了不列入证明范围的情形,如征兵政审、
刑事诉讼辩护人的资格及权利。符合律师资格条件的人员、由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可担任辩护人。但正在执行刑罚或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担任。辩护人在诉讼中有权查阅相关材料、与被告人沟通,并在法庭上积极辩护,可申请新的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是否公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告判决的过程必须公开进行,不论当庭还是定期宣告,判决书均需送达相关当事人、检察院、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因此,即使案件不公开审理,其宣判仍然需要公开。
犯罪记录查询的相关法律规定。一般公众无法查询有犯罪记录的个人信息,只有具备相关资格的人员才有权查询。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被封存,不能被随意查询,而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则可以被查询到。文章还解释了什么是刑事犯罪记录,包括其定义和法律对于犯罪行为的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