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案调查
立案是一般程序的起始阶段,必须在查处前进行立案。调查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目的是获得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调查和取证是行政机关对立案处理的案件进行的专门活动,以查明案情和收集证据为目的,是行政处罚的核心程序。调查取证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可以进行抽样取证和先行登记保存。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向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时应制作询问笔录。在必要时,行政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本人或与案件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并制作检查笔录。如果需要现场勘查,也应制作现场勘验笔录。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执法人员应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回避。(2) 审查决定
案件调查结束后,行政机关应根据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机关必须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以采纳。在查清事实、掌握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一般的行政处罚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但对可能给当事人造成极大损失的处罚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集体讨论决定。城管协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违章商贩的物品进行暂扣处理的权利。规定明确了暂扣物品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包括制作暂扣清单、告知当事人等。同时,也规定了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的处理方式以及罚款的缴纳和上缴国库的流程。
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包括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财物。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计算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和主体限制。行政强制措施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实施,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并不得超出其职权范围,其实施主体是具有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或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实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的一种救济方式,而行政诉讼则是公民等对复议结果不服时的一种法律救济方式。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行政调查、行政处罚决定等步骤,并强调了在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