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违法建筑还存在,对违法建设行为的追究时效亦存在。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应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应属违法建设,由有关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对于违法建设的追究时效,违法建设行为以违法建设的形式存在,只要当事人未拆除违法建设,就应当视为违法建设行为的持续状态。因此,要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当事人拆除违法建设之日作为违法行为终了之日。换句话说,只要违法建设没有被拆除,任何时候发现都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首先,违法建设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相比具有其特殊性,违法建设行为的后果是违法建设的存在,违法建设的存在就是违法建设行为的连续或者继续,有前因才有后果,所以说,只要违法建设没有被拆除,违法建设行为就处于继续状态,何时发现均可以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追究其违法建设行为。这是符合立法本意的。
其次,就违法建设而言,无论其存在的时间多久,其违法建设的性质不会改变,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五条“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想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的规定,对在任何时候被发现的违法建设必须给予行政处罚。否则,就达不到“纠正违法行为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的目的,发挥不了法律惩罚违法行为的功能作用。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也是持违法建设未被拆除或者采取改正措施的,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未经过的观点。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该法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的情形,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明确的事项,包括当事人信息、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
违章建筑的强拆程序包括调查询问、现场勘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违章建筑的认定主要依据《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目前对于违章建筑的界定尚属法律保留
如果相关人员没有拿到建房的审批手续的,就算违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对违章建筑的行政处罚包括限期改正并处罚款、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建设并处罚款。《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