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该规定所述的期限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的。如果违法行为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那么计算期限应从行为终了之日起开始。
行政机关在接受当事人的听证申请后,应根据以下程序组织听证,主要包括听证的准备阶段和听证的举行阶段。
在确定组织听证后,行政机关应指定非直接参与本案调查的人员作为听证主持人,并确定听证的时间和地点。行政机关应在听证的7日前向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等事项,并通知本案的调查人员。当事人可以申请回避,如果认为主持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因此,行政机关应发布“听证公告”,公布听证的案由、时间、地点,以便其他相关人员申请参加听证和群众旁听。
在举行听证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调查:
听证过程应制作笔录。听证结束后,主持人应告知当事人阅读听证笔录,或由书记员向他们宣读听证笔录。当事人确认无误后,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听证程序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将听证笔录报送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查,作为作出有关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该法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的情形,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明确的事项,包括当事人信息、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
治安案件的办理期限是1年,追溯时效是6个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其他行政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
我国的行政处罚法没有规定对于被监护人的违法行为,监护人有行政责任。只是规定了被监护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在行政机关决定不予处罚后,监护人有义务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并加强管理。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出于以下考虑:实施行政处罚必须贯彻谁违法,谁承担责任的原则。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