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行政处罚的记录是不会被消除的,无论是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一旦公安机关进行处理,都会将案件档案保留下来。这是为了保存案件材料,以备上级核查和备案,并为案件当事人(包括被处理人和办案人)在对案件进行复核时提供参考。
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保存是由当地公安机关负责的,并且并非对所有人开放。只有在司法机关或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时,经过有权机关的审批后,才能提供相关记录。公安机关不向普通单位或个人提供查询业务。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条的规定,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并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匹配。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规定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的规定,我国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警告是行政处罚中最轻的一种,主要是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谴责和告诫,让其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并希望其能及时改正错误。
罚款是常见的一种行政处罚类型,通过强制性收取金钱的方式,让违法行为人意识到其行为已经构成违法。
没收非法财物指的是违法行为人通过盗窃、诈骗、强行霸占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金钱,这些财物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人,因此需要将其全部没收并归还给受损者。
责令停产停业主要针对违法经营的商家,这些商家在经营过程中未按照法律规定合法经营,销售质量不合格或仿冒产品,并未办理相关资格证、授权书、营业执照等。因此,行政机关会责令其暂时或长期停止经营。
暂扣或吊销执照适用于违法行为严重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况,违法行为人将不再被允许继续经营或从事某种活动,行政机关会直接吊销其许可证、执照等,表明其在该活动上已经没有权利。
行政拘留是对违法行为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在短时间内禁止其自由活动,是一种严厉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除了上述列举的行政处罚类型外,还有其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行政处罚类型。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执法主体分为法定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法定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三类。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可决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人身自由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部分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但并非所有城管都具有执法权。地方政府的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包括征税行为、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税收保全措施、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导致纳税人合法权益受损、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务行政处罚、不予办理或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
逾期未申报是会被处以行政处罚的。具体的处罚依据是:。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