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支部对违纪党员所犯错误的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反复核实无误后,形成调查报告。如果由案件检查机关、上级党组织或纪委查办,应向犯错误党员所在单位党支部送交案件调查报告和相关材料。党支部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按照处分党员的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与违纪党员进行谈话,进行帮助和教育,听取其对错误事实的说明和申辩。谈话可以由支部书记或纪律检查委员进行个别谈话,也可以由党小组开会进行集体谈话。
支委会应将处分决定和相关事实材料同违纪党员见面,听取其说明和申辩。见面须有两个以上人员在场,并做好记录。见面后,当事人应在材料上签署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或拒不签字,负责见面工作的人员应做出书面说明。
根据案件检查组提供的材料,支委会讨论对违纪党员的处分意见,并草拟处分决定。支委会应认真研究上级党委、纪委移交的违纪党员的案件材料,如有必要可请调查组成员进一步介绍情况。在熟悉案情、学习相关党纪处分规定的基础上,支委会提出处分意见,并草拟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应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表决前和违纪党员见面,听取其意见。作出处分决定时,应认真考虑上级党委、纪委的意见。
召开支部大会,对违纪党员进行处分决定的讨论。违纪党员应在支部大会上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检查,并有权对错误进行说明和申辩。其他党员应对违纪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对处理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同时可以为违纪党员进行辩护。处分决定必须由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党员同意方可通过。违纪党员也有权参与表决。
支部委员会将支部大会讨论表决的情况写成报告,并将通过的处分决定交给受处分的党员签署意见,然后逐级上报审批。如果受处分党员拒绝签署意见而对其处分又是恰当的,支部仍可上报审批,并在报告上注明这一情况。
上级党委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支部上报的处分决定进行集体讨论后批准。处分决定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处分决定批复后,一般由违纪党员所在支部口头宣布,但个别错误严重,在群众中影响很坏的,可以向群众公布;如本人不服,可以申诉。
党员的纪律处分从党委或纪委批准之日起生效。对犯错误的党员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双重处分的,党委可以提出建议,由人事部门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基层党委有权批准属于其管理范围内的一般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纪律处分。对于给予基层党委委员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处分,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多数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党委可以直接决定给党员的纪律处分。基层党委还有权处理严重违纪的党组织,并改变同级纪委和下级党委、纪委对违纪案件所作的决定。
党的基层纪委有权批准给予基层党委管辖的违纪党员和党员干部以警告、严重警告处分。县级及县级以上各级纪委有权批准给予基层党委管辖的党员开除党籍的处分。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纪委有权直接决定给违纪党员以纪律处分。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纪委还有权改变下级纪委对于案件所作的决定。
中央政法委作为我国的最高执法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司法、监察、公安、武警等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的职责。文章介绍了包括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在内的多个部门的执法权,以及其它拥有特定执法权的部门。总之,中央政法委的职能在于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对于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行为,责任人将会受到行政处分甚至被开除处分。包括强制集资、擅自降低补偿标准等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同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也规定了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的法律
火灾事故的赔偿问题,首先分析了火灾事故的认定与责任归属,接着介绍了刑法中涉及的两类火灾罪名失火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罪,并阐述了民事赔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文章还引用了相关法律条款对火灾事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详细说明。
违纪事实认定的依据及程序。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党章等,程序规定根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进行。同时,容错纠错机制的存在会影响轻微违纪行为性质的认定。建议完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以体现党内审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