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故意向合议庭、审判委员会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可以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开除处分。
另外,根据《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或者对上级交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故意拖延或者拒不办理的,可以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可以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开除处分。
(1) 申请人必须是当事人或其代理人。
(2) 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时,应向法院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包括被调查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信息,所需调查取证的内容,以及需要法院调查取证的原因和要证明的事实。
(3) 符合申请提交的期限。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时,不得晚于举证期届满前7日。
(4) 提供必要的证据线索,并且该线索应与证据有实质联系。
(5) 缴纳法院收集证据所需的费用。
如果法院不准许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申请,应向其送达通知书,通知书应告知不准准许的决定及理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次日起3日内向受理申请的法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后的5日内作出答复。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关于公司和其他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的法律规定。其中涉及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资金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时挪用国有资金也构成犯罪,应按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若案发后未退还资金,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关系。行政处罚针对违法行为,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民事赔偿是对违法行为造成的侵害进行的经济补偿。针对殴打或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行政处罚有明确的处罚标准。同时,存在某些情形会加重行政处罚。除了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还需进行民事赔
行政处罚信息的保留期限和保密性,以及行政处罚的原则、依据和类型。行政处罚信息需长期保存,但保密性受到保护,只有特定机关和律师可查询。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相符。我国规定的行政处罚类型包括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