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复议是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司法行政权力,根据国家司法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管理国家司法行政事务的活动。在司法行政复议过程中,司法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机关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具有行政性质。然而,司法行政复议又拥有准司法职权,如复议申请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议必须向权威的司法行政主管机关提出,复议决定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这表明,司法行政复议集合了行政性和司法性。
司法行政复议是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司法行政争议的活动。司法行政争议主要包括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行政争议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因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而与相对人发生的争议,核心问题是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司法行政复议处理的是司法行政争议,而不是民事争议。如果司法行政主体实施解决民事争议的具体行为,那么这种行为不属于司法行政复议的范围,而是行政调解或行政裁决。
司法行政复议是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解决司法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解决行政争议纠纷的活动。司法行政复议的特点要求司法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出行政行为的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分开,同时也要求司法行政复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具有准司法性。司法行政复议的准司法性贯穿于各个环节,例如申请制度、管辖制度、移送制度等。
根据《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规定》第11条规定,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法制工作机构人员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时,可以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但需说明理由。司法行政复议程序的特点还体现在行政性方面。例如,复议机关自收到复议申请书至作出决定的时间最长不超过60日。作为行政活动的司法行政复议必须充分体现行政的效率原则,复议机构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迅速查清事实、解决司法行政争议。因此,相比行政诉讼程序,司法行政复议程序更经济、更高效。
司法行政复议是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下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的一种层级行政监督。司法行政监督可以在司法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司法行政行为完成后进行。它可以是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主动实施,也可以由利害关系人请求作出具体司法行政行为机关的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实施。司法行政复议是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复查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司法行政监督措施。通过司法行政复议,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下级司法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同时也可以发现具体司法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司法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否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
司法行政复议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进行。《行政复议》第22条规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书面审查的目的在于确保司法行政复议具有必要的行政效率,与司法审查制度有所不同。因此,司法行政复议不能简单地照搬行政诉讼的程序。
在必要时,司法行政复议也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进行审理。听证是指司法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根据申请人或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听取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的陈述、申辩和证人证言等,以了解案件事实和争议焦点。听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案件情况和当事人意见,确保司法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公正程序的实现。
行政诉讼管辖的相关内容及其特征。行政诉讼管辖涉及人民法院在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时的权限分工,具有专门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的特征。管辖包括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以及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研究这些分类有助于了解行政诉讼管辖的相关概念,更好地解决
劳动行政关系的特征,包括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基本目标,以维护社会利益为价值取向,以及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重要方式。劳动行政关系涉及劳动力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促进劳动过程的实现。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劳动关系也存在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行政性垄断是一种经济垄断,主要特点是行政权力超出范围并用于市场关系中,实施者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政垄断通过行政手段影响经济竞争活动,对竞争过程和结果产生扭曲和破坏。其特征还包括人为设置市场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诱发
行政复议中申请人应承担的义务,包括填写复议申请书、执行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协助调查取证和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复议决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的具体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理和决定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