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6日,原告杨*权因左上臂和左胸部外伤住院治疗,被告当阳市人民医院为其进行了左肱骨开放整复加内固定手术。然而,1994年3月16日的X线检查显示左肱骨骨折变形严重,骨折远端向外约呈150度角。2000年9月6日的复查发现钢板断裂,左肱骨断端向外成角,构成柒级伤残。原告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将起诉金额从53140元增加至141419元。
被告辩称原告的损失并非由于使用不合格钢板造成,而是由于原告长期依赖钢板负重导致钢板折扭、磨损和物理性疲劳所致。被告还指出原告自身存在过错,未按医嘱复查并未及时取出钢板。被告认为原告的玖级伤残与被告的治疗及钢板断裂没有因果关系,并且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
经审理查明,原告于1993年11月6日因外伤到被告当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左上臂肱骨上段骨折和左第六肋骨骨折。同年11月11日,被告为原告进行了左肱骨开放整复加内固定手术。2000年9月11日,原告因退休到被告当阳市人民医院做体格检查时被诊断为左肱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内固定钢板断裂)。法医鉴定结果表明原告的损伤构成七级伤残。双方在审理过程中达成再行手术协议,被告当阳市人民医院垫付了原告的手术费用。
根据审理结果,被告未能证明其使用的钢板为合格产品,因此应对原告体内钢板断裂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原告未按医嘱复查治疗,对于扩大的损失也存在过错,因此被告的赔偿责任应适当减轻。原告增加的诉讼请求因未及时交纳诉讼费而被视为放弃。此外,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失费的重复请求不予支持,但被告已实际支出的交通费和鉴定费可以予以考虑。
某医院与患者因医疗纠纷达成的和解协议。双方依据相关法规,在平等、自愿原则下协商解决。协议内容包括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赔偿支付方式、终结争议方式等。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并公证之日起生效。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指出一起医疗操作过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医院未经家属同意进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不当导致并发症,需要二次手术修复。医院全责,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手术审批不当且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这起事件引发深刻教训,强调治疗应建立在确实存在疾病的基础
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患者张某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后确诊为左上支气管肺癌晚期,最终死亡。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县医院和县结防所承担民事责任。作者认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差错,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
尸体检验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尸体检验应在患者死亡后的48小时内进行,如有尸体冷冻条件可延长。法医部门不介入医疗纠纷,需在医学院病理解剖室进行。申请方对死因有异议应提出申请,医院在无法确定死因时应承担举证责任。尸体检验时可同时申请毒理学鉴定等。家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