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保证合同可适用于中断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请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这些事由是依据当事人主观意愿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因此,当权利人不行使权利时,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诉讼时效就没有继续计算的意义,应当中断。
在一般保证中,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不中断。在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止,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一旦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发生,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将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然而,如何确定中断事由的终止取决于事由的性质:
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情况下,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
应以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止。
调解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止;调解成功并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止。
企业应收账款催收过程中选择适格催收相对方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催收相对方应根据合同确定,并注意特殊情况下的变更。同时,分析了保证方式、诉讼时效、支付令作用及相对方财产线索的关注。企业应避免采取非法措施催收,应通过合法途径保护债权利益。
连带债务人与共同债务人的区别。连带债务人只在保证合同中承担连带责任,只在担保范围内承担责任;而共同债务人则对所有债务承担责任,包括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和其他连带义务人的份额。债权人可以要求连带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对于共同债务人,每个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包括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分期履行、保证债务、合同无效和合同解除等不同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起算,以及起诉、撤诉、公告催债等方式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在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时,债权人在首次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时诉讼时效起算。对于不同的合同情况,诉讼
主合同失效时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以及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当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将失效。保证期间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一般不影响诉讼时效,若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未主张权利,保证人将免责。当事可约定保证期间,未约定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