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案件中能否主张损害赔偿
时间:2024-07-06 浏览:5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取是了利益,并且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那么不当得利案件中能不能主张损害赔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不当得利案件中的损害赔偿主张
一、适用的侵权责任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1) 不当得利的出现通常是受害人自身过错所致,而侵权行为的出现则是侵权人的过错所致。2) 不当得利仅涉及财产利益,而侵权行为涵盖对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侵犯。对于侵权行为的债务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3) 处理不当得利的债务是返还不当得利,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因为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保有无合法根据使他人受损的利益。处理侵权行为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其目的是补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使其权利恢复到未受侵害的完整状态。
三、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规定,如果得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
-
医疗事故罪量刑的法律规定
-
不当得利案件中能否主张损害赔偿
-
合同债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