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财物拒不归还如何处理

不当得利财物拒不归还如何处理

时间:2024-12-25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105
有些人在转账的时候,不小心将银行卡账户输错,将钱转给了其他人。在转给其他人后也第一时间要求对方退回,但是对方却不肯退还,转钱者认为对方是不当得利。那么,不当得利财物拒不归还如何处理?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不当得利财物拒不归还的法律处理

侵占罪的构成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可判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样地,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同的处罚。

不当得利之债的返还范围

一旦不当得利之债成立,当事人之间即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受害人有权要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而受益人则有义务返还不当得利。即使在受益人死亡的情况下,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其继承人也将承担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受益人返还利益的范围受其是否善意或恶意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善意受益人:即在取得利益时不知道其没有合法依据。对于善意受益人而言,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仅限于利益尚存的部分,即现存利益。如果利益已经不存在,则不需要承担返还义务。现存利益并不仅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即使形态发生改变,只要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可以进行代偿,仍然属于现存利益。不当得利制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补偿受害人的损失,而是为了让受益人返还其所取得的不当利益。因此,对于善意受益人,法律给予一定的保护,缩小了返还范围,只返还存在的利益,而不再返还已经不存在的利益。

2. 恶意受益人: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其没有合法依据。对于恶意受益人而言,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当是其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在返还时该利益已经减少甚至不存在,其返还义务也不会减轻。恶意受益人明知其取得的利益没有合法依据,却仍然无视受害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对此没有特别保护的必要,因此应当让其承担返还全部利益的义务。

3. 由善意转为恶意的受益人:即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后来变为恶意。对于这种情况,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 不当得利的标的物及其返还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

  • 不当得利债权能够转让吗

    不当得利债权能否转让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涉及协议或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情况下,不当得利债权可以依法转让。同时,《民法典》对债权转让的规定也进行了明确。违法的债权债务转移是无效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债权人的同意。

  • 小三收的财产属于不当得利吗
  •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在哪
  • 不当得利纠纷的概念是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