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高利贷 > 高*贷利息是多少,放高*贷有什么风险

高*贷利息是多少,放高*贷有什么风险

时间:2024-02-07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124
在我国一些人为了获利,四处放高*贷,那么高*贷利息是多少,放高*贷有风险吗,有什么风险,关于高*贷利息是多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高*贷利息是多少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利贷利息的界定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信用的基本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民间房贷都存在高利息的情况。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的高利贷利息界定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认为利息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4倍就属于高利贷。例如,借款期限为8个月,银行个人贷款利率为6个月至一年期的12%,那么月利率高于4%的都可以被界定为高利贷。

高利贷作为一种残酷剥夺借贷者私人财产的手段,在中国的旧社会尤为盛行。其中最常见的是“驴打滚”利滚利,即以一个月为限,过期不还者,利息转为本金,本金再产生利息,如此循环,利息越滚越大,这是最严重的复利计算形式。

放高利贷的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然而,很多民间借贷的利率竟然超过了银行同期利率的30至50倍。

但在查案时,这些民间借贷往往让法官和民警无可奈何,只能将其当作普通的经济纠纷处理。原因是放高利贷的人通过多种手段规避法律风险,以下是他们常用的手段:

1、借款时扣除利息

例如,借款10万元,只能拿到8万元现金,月息20%。到一个月时,如果不还本金,先付2万元小钱(利息)。然后将房产抵押,如果最后无法还清,抵押的房产就归放款人所有。

2、借条不写利率,将利息加入借款数额

例如,某市民向某夫妇借款200万元,借期3个月,约定月利率20%。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借款人要求将3个月利息60万元加入借款数额,不明确写出利率,因此写成“借款260万元”。如果无法如数还款,法院会判决被告全数偿还。

3、以违约金、投资回报率代替利率

例如,某市民向借贷公司借款,借条上写明“借款6万元,期限20天,违约一天违约金6000元”、“借款16万元,期限20天,一天违约金1.6万元”。某贷款担保公司总经理向某人借款时,签订的是“合作协议”,上面写明了“投资额”、每年固定利润率及期限。

4、口头约定利率,不留痕迹

对于大额借贷,放贷人会约对方到浴室“裸谈”,目的是防止对方悄悄留下录音证据。借条上仅写借款数额和日期。

当群众因高利贷逼债时,被追债人员会跟踪他们,甚至干脆“住”进他们的家中。常常会先打110报案,然而警察只将其视为民间经济纠纷,劝他们向法院起诉解决。警察离开后,追债人员又继续进行威逼恶索。许多由此引发的案件最终定罪为非法拘禁、暴力伤害,而“高利贷问题”并未受到追究。因此,出现了大量高利贷发放者起诉欠款者的案件。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高利贷的风险及其法律问题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 高利贷怎么处理

    高利贷的处理方法和判定。对于高利贷部分款项,债务人可以不偿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仍需偿还。因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的高利贷可视为恶性债务,但如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还款义务。发放高利贷行为虽不直接

  • 高利贷本人还不起担保人是否需要还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时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及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但需对合理范围内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保证责任,超出法律规定利率限制的那部分利息可不予负担。对于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

  • 遇到高利贷催收如何处理

    遇到高利贷催收时的处理方法。建议与对方协商还款期限或先行偿还部分欠款;若遭受暴力催收等不当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提起诉讼,并搜集证据向银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欠高利贷无力偿还时,可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如未达成协议,需全力配合法院审理,按判

  • 放高利贷判刑标准
  • 高利贷要偿还吗,是什么相关规定
  • 高利贷本金可以不还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