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超时的不良资产案件的法律建议
时间:2024-01-0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实社会很多时候企业经营出现不良资产的现象,如果有纠纷并且被告上法庭的情况下是有一定的诉讼期限的,那么,超诉讼时效的不良资产怎么处理?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超诉讼时效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
一、超诉讼时效的不良资产的法律保护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不良资产不受法律保护,法院将不予受理超过诉讼期限的不良资产争议问题。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根据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限。
二、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类型
1. 政策性剥离:国家对不良资产剥离的规模、范围、条件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资金清算采取以银行省级分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驻各地办事处为基本清算单位,在规定时间分次完成。国有银行按不良资产的帐面价值和表内利息从国家财政取得对价。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的性质,不应按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对待。因此,由此引发的国有银行与资产公司之间的纠纷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其他受让人直接起诉银行的亦不宜受理。2. 商业性剥离:商业剥离是通过招投标等完全商业化方式完成剥离,按市场原则由双方或通过竞买方式确定价格。银行不是从财政上取得对价,而是从收购人处取得交易对价。目前很多银行与资产公司已开始尝试商业化资产剥离的运作。这种方式下,应按民事法律关系对待,以相应的民事法律规范处理。
三、最新资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将中断诉讼时效,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1.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 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4. 其他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上规定将适用于诉讼时效的中断和重新计算。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良资产处置周期及法律措施
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与法律措施。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通常为半年至一年,包括确定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和债权交接等步骤。金融机构在催收不良资产时,可以采取扣收款项、主张债权、强制执行财产等法律措施。不良资产清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可
-
债权转让合同的主体资格限制
债权转让合同的主体资格限制。出让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受让人在买卖行为时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身份可能受到法律限制,如不得向外国人转让债权等。关联人员如国家公务员等不得购买不良资产债权,否则将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
债务重组的特征
债务重组的特征,主要涉及到财务困难的公司。债务重组涉及多方关联方,包括可能介入的政府,其损益难以衡量。此外,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债务重组协议的内容,包括偿还债务、利息计算、违约处理、逾期处理、权利保留、行为限制、担保责任和其他约定等条款。
-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政策性剥离和商业性剥离。政策性剥离涉及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清算,具有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性质;商业性剥离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针对银行不良资产及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文章提出了处理方法,包括将贷款转为
-
不良资产处置的诉讼时效及相关规定
-
小贷公司债权转让的法律问题
-
资本、资产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