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剥离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将其部分不良资产债权依法转让给国家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后者经营处置的一种债权转让行为。不良资产剥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不良资产剥离只能发生在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家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即只有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具备受让人和转让人的主体资格,其他法人和个人不具备受让人主体资格。
不良资产剥离中国家政策对商业银行转让的贷款债权有限定,一般仅限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包括“四级分类”中的呆滞、呆账贷款或“五级分类”中的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不良资产剥离需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但国家政策对剥离资产的规模、程序、方式、利息豁免、资金清算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规定,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程度受到一定限制。
《加强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清收不良资产的法律指导意见》提到了金融机构在催收逾期贷款时可以采取的法律措施,包括从借款人或保证人的存款账户上扣收款项、向债务人、保证人主张债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借款人、保证人的财产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
此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管理办法(修订)》规定了资产公司资产处置公告适用的资产范围,包括债权类资产、股权类资产、实物类资产和其他权益类资产。
不良资产处置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确定拟处置的标的,然后进行处置公示,即在报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网站上公示。
除损失类债权或能够回收本金的债权外,其他债权需要进行评估。企业不配合评估或财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还需要请律师进行财产调查。
根据评估结果,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者拟定交易价格及交易结构,进行谈判。
资产管理公司项目组撰写处置方案进行报批,需要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
资产管理公司选择拍卖行,由拍卖行刊登拍卖公告并组织拍卖。部分项目可以通过协议转让,不必走拍卖程序。
交易达成后,签订协议并付款。
资产管理公司将移交借款合同、催收通知、抵押权证的资料,并通知债务人、担保人债权已转让,要求其向购买方履行还款义务。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合同债权的转让和合同债务的转让的相关内容。在合同债权的转让中,存在转让的例外情况,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但需通知对方。而在合同债务的转让中,需要经债权人同意,且新债务人应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另外,合同债权债务的一并转让需要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