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债权转移的法律要求
根据《合同法》规定,个人收购不良资产需要满足一系列法律要求,包括签订合法有效的债权转让协议,并按照法律规定向债务人发出通知。债权人转让债权时,无需债务人同意,只需通知债务人,告知其无需履行原债权人的义务,而应履行新债权人的义务。
2. 债务人的调查
个人收购不良资产前应对债务人进行全面调查,包括资信情况、经营现状、工商登记变更和涉诉情况等。这样可以评估所要收购的不良资产的可实现性。
3. 抵押权或其他担保物权的审查
个人收购不良资产时,应审查是否存在针对不良资产设立抵押权或其他担保物权的情况。如果未进行充分审查,对于已设定担保权利的不良资产,个人可能无法获得完整的财产权利,因为担保物权具有优先实现的特点。
4. 价格协商
个人收购不良资产时,应根据调查结果与转让人基于合理价格进行协商。个人可以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欲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以全面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避免在与转让人协商价格时作出不合理的结论。
5. 法律时效问题
个人收购不良资产时应审查受让债权的法律时效问题。根据我国民法规定,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时效一般不超过3年。因此,个人在收购不良资产时需要了解目标债权的时效情况。如果债权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个人将无法实现权利。
《加强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清收不良资产的法律指导意见》
根据该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对逾期贷款进行催收:
1. 直接从借款人或保证人的存款账户上扣收款项。
2. 向债务人、保证人主张债权,要求其履行债务。债权人主张权利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催款通知书是债权人主张权利的凭证,可以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3.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借款人、保证人的财产或申请支付令。
4. 行使代位权,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5. 行使撤销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违约行为。
6. 行使抵销权,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
7. 提前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8. 申请借款人、保证人破产。
1. 确定拟处置标的并进行公示。
2. 进行尽职调查,评估债权。
3. 谈判,确定交易价格及交易结构。
4. 报批,撰写处置方案进行报批。
5. 拍卖或协议转让。
6. 签约付款,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协议版本。
7. 债权交接,通知债务人债权已转让。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合同债权的转让和合同债务的转让的相关内容。在合同债权的转让中,存在转让的例外情况,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但需通知对方。而在合同债务的转让中,需要经债权人同意,且新债务人应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另外,合同债权债务的一并转让需要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