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逐项核对分析金融机构拟转出不良资产的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信贷档案,了解贷款的发放时间、期限、用途、本金金额、利率、当前本金及利息余额。
(2) 具体的担保条件,保证人及担保金额,抵质押担保及担保金额、办理登记情况。
(3) 是否涉及诉讼,是否有查封资产,诉讼进展情况;借款人、保证人的基本资料和财务信息。
(4) 现场调查了解抵质押物的实际状况,当前状态(闲置、加盖建筑物)、实际占管及使用情况、周边环境和情况、影响价值实现的因素、估算价值。
(5) 明债权债务关系或资产所有权的有关法律文书,包括:
根据《加强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清收不良资产的法律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对逾期贷款进行催收:
(一) 扣收款项:金融机构有约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借款人或保证人的存款账户上扣收款项。
(二) 主张债权:金融机构可以向债务人、保证人主张债权,直接要求其履行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主张权利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催款通知书是债权人主张权利的凭证,金融机构应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债务人及时发出催款通知书。
(三) 强制执行财产或申请支付令: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借款人、保证人的财产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四) 行使代位权:当债务人无力履行债务,同时债务人享有别的债权却未行使,导致金融机构的到期债权无法实现时,金融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五) 行使撤销权:当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情况导致金融机构的到期债权无法实现时,金融机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以上行为。
(六) 行使抵销权:若金融机构与债务人之间互负有到期债务且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金融机构可以依法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法规定或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七) 提前追究违约责任:当债务人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债务时,金融机构可以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之前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
(八) 申请破产:对于无法通过以上手段收回的贷款,金融机构可以申请借款人、保证人破产。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合同债权的转让和合同债务的转让的相关内容。在合同债权的转让中,存在转让的例外情况,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但需通知对方。而在合同债务的转让中,需要经债权人同意,且新债务人应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另外,合同债权债务的一并转让需要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