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政府集中进行采购的,采购目录一般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如果是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第七条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
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
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第八条 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
(一)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践证明,政府采购制度是一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公开透明的采购制度。从国际经验来看,实行政府采购一般资金节约率为10%以上。
(二)强化宏观调控。
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保护国内产业、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等政策的实施需要制定政府采购法。
(三)活跃市场经济。
政府采购活跃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
1、政府采购使政府正常运转需要的货物、需建的工程和服务,由政府自产、自建、自管转为全方位面向市场开放,极大的活跃市场经济;
2、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促使企业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等,也促使市场经济的活跃。
3、政府宏观调控,加大投资,促进内需,大多通过政府采购渠道来进行。大量的政府采购行为使市场经济更加活跃。
(四)推进反腐倡廉。
腐败是制约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治理行政腐败不仅需要运用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而且需要从经济源头加以杜绝。大量的案例表明,政府购买过程中的钱权交易是滋生行政腐败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实现政府采购市场体制化与公开化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可以杜绝政府采购主体的行为规范,有效地、及时地铲除行政腐败的幼苗。
(五)保护民族产业。
在政府采购市场中适度保护民族产业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措施,根据WTO的规定,我国的进口关税水平,已降到极限,因此政府采购已成为重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国家安全、经济欠发达等理由为依据,制定一些具有保护民族产业的政府采购政策及相关的国内配套政策,在国际贸易中,这是保护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保护民族产业的一个合理、合法手段。
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要求。政府采购合同具备一般民事合同的特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合同涉及采购人和供应商的权利义务,合同的管理和执行受合同法约束。政府采购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合同签订后需备案。合同履行方式可以协商,但不能随
产品供应合同的细节内容。合同中规定了产品清单及付款方式、交货时间及地点、保修条款、相关权利及义务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产品需注明品牌、型号、单价和数量等信息,交货时需保证产品质量并按照约定时间地点完成。合同还明确了付款方式和时间,质保金和延期罚金等相关内
中标、成交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及其责任承担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对采购人和供应商均有约束力。责任承担方面,如果采购人改变中标结果或供应商放弃项目,需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文章分析了中标、成交通知
甲方与乙方为了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在特定地点设立远程教育中心的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制定远程教育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甲方负责远程教育的总体管理和教学质量把控,乙方负责招生、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双方共同合作确保远程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