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选择权归采购人所有。采购人包括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第十五条明确了采购人的定义,指的是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采购人可以委托除集中采购机构以外的采购代理机构,来办理政府采购事宜。采购人有权自行选择采购代理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指定采购代理机构。
政府采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需要由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这些资金最终来自纳税人的税收和公共服务收费。在财政支出中,政府采购支出是指财政支出减去转移支出的余额。
政府采购的主体,也称为采购实体,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包括国有企业等。
政府采购是非商业性采购,其目标不是盈利,也不是为了销售产品,而是通过购买为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利益。
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产品,包括标准产品和非标准产品,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低价值产品和高价值产品,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为了方便统计,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将采购对象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
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实体不能体现个人偏好,必须遵循国家政策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保护中小企业发展、保护环境等。
政府采购不仅仅是简单的货款交换,而是根据相关政府采购法规,根据采购规模、采购对象和采购时间要求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每个采购活动都必须按照规范运作,体现公开、竞争等原则,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该制度旨在规范政府采购合同的备案工作,明确了备案原则、审核程序以及合同登记和归档的流程。同时,也规定了不得受理的合同情形以及合同变更的相关要求。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有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问题。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政府采购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适用法律时,由于《政府采购法》和《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建议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政府采购中的行政复议制度。该制度允许供应商在采购行为侵犯其权益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查。行政复议机关会审查采购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并遵循一系列程序规定以确保公正和透明,如听取陈述、参与过程、公开审议等。
政府采购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与其本义的背离问题。文章指出当前政府采购定义将采购人定位为各级政府,这违背了政府采购确保政府资金所有权的初衷。采购单位利用采购人定位和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抗拒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导致采购人的定义与招投标法不一致,监督管理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