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
2、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
3、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的;
4、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的。养子女年满八周岁的应征得本人同意。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五条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收养不仅关系着当事人的利益,也涉及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各国法律都对收养行为以及收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收养的成立、有效,除要求当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
(2)收养是变更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收养行为成立后,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产生父母子女间的身份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之间的身份关系和权利义务随之消灭。但被收养人与生父母及其亲属间的血缘关系依然存在,关于禁止近亲结婚的法规对他们仍有约束力。
(3)收养只能发生在非直系血亲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
收养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收养行为只能发生在旁系血亲的长辈和晚辈之间或者发生在不具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之间。
(4)收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通过收养使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产生如同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也叫“准血亲”,即法律拟制的血亲关系。拟制血亲关系不同于自然血亲,它可以依法产生也可以依法解除。
朱某与李某之间的监护权变更案件。朱某起诉称朱-弋并非其亲生儿子,经医学鉴定证实后,要求变更监护权。经过江西省弋阳县人民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朱-弋由被告李某抚养,朱某不再承担任何抚养义务。
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是否可以解除收养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双方可以解除收养关系,包括出现虐待被收养人或未尽抚养义务等情况。解除收养关系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变更,未成年的养子女与亲生父母的关系将恢复,财产需依法分割,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断绝亲子关系在法律上的认可问题。指出父母与子女间的血亲关系无法解除,任何尝试断绝关系的协议都是无效的。并且,即使有这样的协议,也不能免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亲子鉴定的法律效力及解除关系的问题。基于血缘或收养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可解除,适用收养法的规定。司法亲子鉴定具有法律效力,需遵循相关手续要求,包括被鉴定人组成、身份证明及委托书等。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况包括收养人虐待遗弃等侵害行为,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