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合同被骗后,首先要平复好情绪,冷静应对。如果是被诱骗所签订的合同,是属于可撤销合同,只要有证据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对方采用了诱骗方法,你的合同是可以申请撤销的。
根据《民法典》第147条-151条规定,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和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都是可撤销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具体如下:
1、基于重大误解签订合同;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对于这种证据的取证,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一般签订合同时都不会录音录像,所以你只能在事后通过电话录音或者微信聊天,将对方在签订合同时对你的允诺说出来,得到对方承认。这样才能证明对方的确在签订合同时欺骗了你。
同时注意: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
如果对方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您还可以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以下5种:(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其中一种诈骗行为,即可构成合同诈骗罪)
1、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4、收受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刑事第二审中的辩护意见。首先,针对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被告人是否犯有合同诈骗罪的争议点,并指出一审判决在证据采信上的错误。其次,阐述了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的原则,包括不受诉讼阶段、罪行轻重、案件调查情况和认罪态度的限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