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经营者义务 > 质量保证义务 > 服装无标识如何处罚

服装无标识如何处罚

时间:2021-10-28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9282
我们知道平时生活中人们购买的产品一般都是有标签的,上面标有价格还有产品的成分等内容。但是也有出现没有这个标识的情况,那么,服装无标识如何处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一、服装无标识如何处罚

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企业如何打假

企业作为社会打假的主体,打假既是权利,又是社会责任。

企业打假,包含产品防假和专项打假两项工作。产品防假应着重于提高技术含量和应用防伪措施。进行产品防假,可能会提高成本。如此一来,对销量依赖强的企业,就要在研发和营销方面下功夫。专项打假的具体工作包括:统计区域销量;分析波动原因;考察卖场具体销售状况;联络中介机构和政府;参与诉讼和打假专项活动;总结知识产权保护经验。

企业打假,几多无奈?在竞争加剧的今天,打假成了企业家们的一块心病,对于加盟问题有心而无力,成了很多企业家的基本心态。在现实的打假案例中,绝大的企业主都在想述说口水,打假之难,何时能够解决?对于政府的职能打假部门是有爱有恨,无法与其正常的行动配合,造成了企业必须自己主动的去进行打假活动,而幸好的是市场上有着第三方的商业打假维权公司,正是这些公司,在慢慢竖立着企业的打假决心,而于第三方合作打假的模式,不知那天也被政府列为:企业打假要充分利用中介资源。

1.企业打假畏首畏尾,为了防止客户群流失考虑很多,包括自身的企业形象、法律解决对自身销售的影响等等因素。

2.政府职能部门难在企业自身不愿扩大影响范围,很少提出要职能部门介入,没有企业的申请,他们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他们一般只是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还不十分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商标和商号问题的条款不是很清晰,这也给工商局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卖医用口罩犯法吗

    私人卖医用口罩,可能涉嫌犯法。(二)如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用口罩等物品价格,牟取暴利,可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器材,

  • 超市销售三无大米如何处罚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

  • 销售三无家具如何处罚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

  •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消防疏散通道是不能被占用、堵塞、封闭的,安全部门可以责令商场改正,并处罚款。(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七)对火灾隐患经消防救

  • 酒驾拘役后法院会怎么判
  • 标签不规范是否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 制作假冒牌女鞋犯法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