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辛某徒弟时大漂亮直播间售卖了一款茗挚品牌的即食燕窝产品,明确标榜“燕窝”。
11月1日,被用户说是糖水。随后,该事件引起各方关注。
11月19日,职业打假人王*发布一份检测报告称:“经过检测,茗***风味即食燕窝产品蔗糖含量4.8%,而成分表里碳水化合物为5%,确认该产品就是糖水。”
11月20日,辛选官方微博针对王*的检测报告曾回应称,“王某提供的质检报告中,含有燕窝成分唾液酸;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有任何不满可向商家申请退货退款”。
11月27号的时候,辛某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对这一次燕窝的事情引起的风波而道歉。承认所售燕窝产品存在问题并提出赔付方案。据悉,此次共销售57820单,销售金额1549.6万元,共需先退赔6198.3万元。
12月8日,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辛某公司立案调查。
从信誓旦旦地发布律师声明,称其所售燕窝为合格正品,到提出“退一赔三”的解决方案,“辛某燕窝造假事件”历经多次反转。但是,辛某所带的这些产品涉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就拿燕窝事件来说,辛某已经公开承认夸大宣传这款产品,也就是说他承认了燕窝成分不足每碗2克。
如果调查结果一旦确定辛某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那么他将可能面临的是15年以上甚至是无期徒刑。
(一)生产、销售“伪而不劣”的产品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伪而不劣”的产品简单的讲是指系假冒他人产品名称、商标、专利、包装标识、形状样式等辨识特征,但该产品质量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具备被冒充产品的基本使用性能的产品。
(二)生产、销售“劣而不伪”的产品,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劣而不伪”简单的讲是指被告人生产、销售的产品虽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质量要求,但被告人没有就产品质量实施“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假冒、冒充行为,从而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三)如果销售者明知其产品系假冒且劣质产品,其以明显低于真品的价格予以销售,知假卖假,但其同时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远高于残次品的价格予以销售,此种情形下,即使消费者“知假买假”,因销售者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同样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其销售金额定其刑事责任:
1、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罚金。
2、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罚金。
3、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两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4、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商用密码产品证书过期的处理方法以及网购中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的方式。对于商用密码产品证书过期,销售单位需及时申请认证续期,否则不得再销售产品。对于网购中的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问题,平台泄露、卖方泄露、物流泄露和技术窃密是主要侵害方式,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知假买假”者的索赔权保护问题。该法适用于我国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并对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权益提供保护。对于“知假买假”者,法律对其索赔权的认定存在争议,因为一些法院不支持他们获得双倍赔偿的请求,认为他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实体店退换货的具体法律规定。消费者在实体店购买的商品,若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约定,可依法进行退换货。对于网络等销售的商品,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也可无理由退货。同时,消费者协会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依
销售高仿产品的违法行为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销售高仿产品属于销售假冒产品的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文章详细列举了一系列违法行为和对应的处罚措施,并解释了如何认定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的具体情况。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经销某些未符合标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