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赔偿的主体包括医疗机构;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上市持有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主体】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 【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血液的侵权责任】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认定该事故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需要对医疗事故作出相应的判断,需要从医疗事故构成要件的出发。
1、医疗事故的主体
医疗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医患纠纷,发生医疗事故的双方当事人就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医院等相关的医疗机构违反卫生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也构成医疗事故的主体。医务人员是指取得了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包括了诊疗的医师和护理的人员。
2、客观要件(即存在违法的事实)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作出了违反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适用劣质的药品和器具,或者是使用未经检测的医疗器具等等方面,存在着违法实施,实施了对患者有害的行为,也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损害的事实。
3、犯罪心理(过失)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而不能避免地造成了损害或者是由于过于自信觉得自己能避免出现损害他人身体的后果在而到他人的身体受损,主观上属于过失的心理,故意犯错损害他人身体的,成立的是故意伤害罪,出现死亡的,也成立故意杀人罪。
4、过失行为与损害的结果有因果关系
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过错与患者的身体损害的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的,才构成医疗事故罪,如果仅仅是有过错,但实际上并无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的,则不构成犯罪。
医疗误诊导致的纠纷赔偿问题。依据侵权责任法,医院需对医疗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和人身损害相关的费用。误诊属于医疗过错,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存在过错。医疗过错的衡量标准是医生是否“应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最新资讯表明,《民法典》扩大了赔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法及赔偿标准。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一种货币补偿方式。计算基础是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年平均生活费,具体年限根据患者和事故后果确定。赔偿方式需一次性结算,由医疗机构支付。计算时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医疗过失责任
关于***诉陕西***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医疗事故鉴定意见
关于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医疗事故鉴定意见。原告在陕西某医院分娩过程中,婴儿出现口鼻发绀等症状,但医院未予充分关注并延误治疗,最终婴儿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违反医疗规范,应承担法律责任。摘要的核心是医院对婴儿治疗不当,导致死亡,需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