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进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与商家自行协商赔偿问题,协商一致的,签订赔偿协议书;
(2)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主张赔偿,或者向其他组织或者行政机关投诉主张赔偿;
(3)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商家赔偿损失。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虚假广告受骗的赔偿责任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到欺骗可以向广告主寻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代言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应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广告行为的认定涉及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宣传的产品与服务的真实性。如果广告捏造事实或宣传内容与
电商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包括虚假广告行为的情节严重构成虚假广告罪的具体标准以及成立虚假广告罪的处罚。针对违法所得数额、消费者损失数额、多次虚假宣传行为及造成的人身伤残等严重后果等方面明确处罚规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健食品非法宣传的陷阱以及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的事项。部分非法宣传陷阱包括夸大功效、举办健康讲座诱导消费者、通过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虚构权威证明等。消费者应注意认准保健食品的标识和确认保健功能,并注意产品的禁忌,警惕宣传用语是否夸大或虚假。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根据《新广告法》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属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可责令停止发布并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广告费用计算情况而定,严重情况可吊销执照。涉及犯罪将追究刑责。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否则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需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