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个人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1、作为犯罪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首先,应当是犯罪单位的工作人员。非犯罪单位工作人员实施的行为,即使与单位犯罪有关,也不能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元,只能认定为单位犯罪中的共犯。其次,应当在单位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者是对单位犯罪起决定、组织、领导作用,或者是实施了具体犯罪行为。没有参与单位犯罪活动的犯罪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成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其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2、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当是犯罪单位决策机构的成员,但不能将犯罪单位中决策机构的所有成员都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于没有参加实施单位犯罪决策的成员或者虽然参加了实施单位犯罪的决策会议,但明确表示反对意见,只是因为少数意见未被采纳的决策机关成员,不应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同时,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也不必然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如何判定企业是否存在非法集资行为。文章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非法集资的规定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四个条件,阐述了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和危害。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更加明确如何判断企业的集资行为是否合法,以避免遭受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