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笔录在签字后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执行裁定的依据之一。
执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执行员、书证员根据法定执行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司法文书中规定的执行事项,在采取强制措施时详实地记录执行人情况的一种司法文书。
执行笔录的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通知与强制执行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后,应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执行费用包括申请执行费和实际执行费用。申请执行费根据申请人申请执行的标的额,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该费用从首期已经执行到的款项中收取,并计入应执行的标的金额中,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一并执行。执行法院在对案件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时,应以执行到的执行款项为基数,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应收取的申请执行费数额。
实际支出的执行费用(包括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异地执行本案时按国家规定标准所支出的差旅费用,以及由人民法院或其委托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的与本案执行有关的勘验、鉴定、评估、拍卖、仓储、保管、运输等实际支出的费用)应由申请执行人承担,此类费用不得缓交或减免。已经交纳的实际执行费用金额应计入执行标的额中,并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一并执行。若因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提出申请而进行鉴定、检验、评估和审计,费用应由提出申请的一方预交,并在案件执结时由执行法院裁定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
为减少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申请人在申请执行前应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和履行能力。如申请人坚持向法院申请执行,则有义务及时主动提供被执行人的住址、去向、经济状况、可供执行的财产状况以及执行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和所在地等情况予执行法院。
公司被执行期间是否可以更换法人代表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在公司被执行期间进行法人代表的变更,但会受到一定限制。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传唤或拘传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等接受调查询问。执行程序的发生需具备特定条件,如具备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且已发
普通债权和罚金的执行顺序以及罚金与罚款的区别。在执行顺序上,当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时,应按照一定顺序执行,普通债权在罚金之前执行。罚金与罚款在性质、决定机关、法律依据和适用对象上存在明显不同。
法人和执行董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定义、特点和职责。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承担有限民事债务。而执行董事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设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其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股东根据其公司类型和出资额度承担责任。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当事人可向公安交管部门请求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协议依赖双方自愿履行,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力。公安交管部门的调解书不是诉讼前置程序,如对方反悔并起诉至法院,当事人可将调解书作为证据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