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的。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
3、法律依据是《刑法》。
1、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施行为未完结之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
2、在实施行为完结之后,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中止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中途中止了犯罪的状态。
3、中止犯罪的形态与中止犯罪行为密切相关:没有中止行为就不会有中止犯罪的形态,中止行为是决定中止犯罪形态的关键因素。中止犯罪的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有所区别:中止行为本身并非犯罪行为,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而中止犯罪的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6条,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情况,将被视为强奸罪,处罚将更加严重。如果强奸妇女或奸淫幼女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1) 强奸妇女或奸淫幼女情节特别恶劣的。
2) 强奸妇女或奸淫幼女有多人参与的。
3) 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4) 有两人以上轮奸的。
5) 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而犯罪未遂则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两者在时空范围、犯行状态及刑事责任等方面有相同点,但在发生时间、未完成犯罪原因、
犯罪中止的适用范围,指出犯罪中止不仅限于故意犯罪。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二是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密切相关,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但中止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中止行为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法律区别。犯罪未遂指犯罪分子已着手犯罪行为,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达成目的,法律后果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愿停止或有效防止结果发生,未造成损害时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时则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