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租赁 > 房屋转租 > 同意转租怎么才算成立

同意转租怎么才算成立

时间:2024-01-1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753
租客在房子租赁期还没有到,如果不想或是不能够继续租赁房子的话,提前违约可能会给租客带来一定的损失。租客在这时候可以采取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转租。通过转租来减轻自己在房屋租赁中带来的损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一、同意转租的成立条件

在同意转租的情况下,转租的成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转租人与次承租人之间需要有转租合同;二是转租人需要得到出租人的同意。在实践中,后者常常引发争议。具体问题包括:出租人的同意是否应在转租合同订立之前获得;出租人的同意可以采取何种方式;出租人的同意是否包括转租的期限。事后的同意实质上是一种追认。明示追认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否默示可以构成追认的表示方式值得探讨。由于追认是出租人的权利,出租人既有明示表示的自由,也有沉默不作为的自由,因此,出租人的沉默不应当视为追认的表示。

然而,作为沉默的对立面,默示追认应当被认定为出租人的一种追认方式。比如,出租人接受了次承租人增加或减少租金的请求。至于转租的期限,根据民法理论和国外立法例的分析,转租合同的期限不应长于租赁合同的期限。当出租人以明示方式同意转租并明确转租期限长于原租赁期限时,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在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情况下,应认为其有效。只是,在原租赁合同终止时,转租合同将转化为普通的租赁合同。根据同样的逻辑推理,出租人的默示同意也是如此。

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征求出租人是否同意转租的意见时,如果出租人拒绝同意,承租人是否可以终止租赁关系。

二、同意转租的法律效力

在同意转租的情况下,转租关系涉及三方主体:出租人、承租人和次承租人。因此,产生以下法律效果:

(1) 转租对承租人和次承租人之间的效力

转租的成立导致承租人和次承租人之间形成租赁关系。这种租赁关系与普通的租赁关系没有区别,承租人是出租人,次承租人是承租人。根据德国和日本的学说和判例,当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关系与承租人和次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关系同时终止时,次承租人可以直接将租赁物返还给出租人。这种情况属于次承租人代替承租人进行返还。当次承租人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并与出租人混在一起时,一些学者认为转租合同终止,但原租赁合同仍然有效。当转租合同的终止日期早于原租赁合同的终止日期时,上述观点是正确的,但当转租合同的终止日期与租赁合同的终止日期相同时,应当同时终止租赁合同和转租合同,即不再继续存在承租人的租赁权。

(2) 转租对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效力

转租不会影响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关系,但根据学说和国外立法例的肯定,如果次承租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承租人应向出租人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合同法》第224条的规定也与此相同。

(3) 转租对出租人和次承租人之间的效力

从本质上讲,转租的成立并不会直接产生出租人和次承租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然而,为了保护出租人的利益,各国立法规定出租人和次承租人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直接法律关系。这些直接法律关系因立法规定而有所不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租赁房屋甲方违约的处理方式

    租赁房屋过程中,甲方违约和乙方违约的处理方式。甲方违约包括无法提供房屋、未履行维修义务或提前收回房屋等情况,需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乙方违约包括未经同意转租房屋、逾期缴纳费用等行为,同样需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双方都需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确保租赁过程的顺

  • 租赁期限

    租赁合同中应包含的租赁期限、双方当事人情况、住房具体情况、住房用途、房租及支付方式、住房修缮责任、住房状况变更、违约责任和转租的约定等内容。合同应确保租赁双方的稳定性,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 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租金金额及支付方式、履约保证金、场地维护及维修责任、转租事项以及合同解除条件等。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租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双方权益。

  • 承租人是否能够通过遗嘱变更承租人身份

    承租人能否通过遗嘱变更承租人身份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承租人无法以遗嘱方式变更身份。若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去世,与其共同居住的人可以继续租赁房屋,但转租需经出租人同意。同时,原租赁合同仍然有效,第三人损失需由承租人赔偿。

  • 合法的房屋转租行为
  • 房屋买卖租赁合同的自行终止吗
  • 房屋可以转租情形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