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婚逃避债务在一定条件下可追加另一方为被执行人。
2、以离婚逃债应追加另一方为执行主体是指,作为申请执行人的自然人离婚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分割给其配偶,申请执行人追加其配偶为被执行人的行为。
3、法律依据:《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1、被执行人必须有离婚逃债的行为存在,即被执行人实施了旨在逃债的违法行为。
2、该行为发生在债务产生后,包括:
(1)债务产生后诉讼前;
(2)诉讼过程中;
(3)法律文书生效后。
3、该行为必须是被执行人故意所为。
(1)在离婚时向有关机关隐瞒债务。
(2)分割债务未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是在暗中对可供被执行财产进行处分的。
(3)财产分割明显不公平。有的将被执行人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分给被执行人配偶,有的被执行人配偶分得全部夫妻共同财产,被执行人仅分得少量随身物品,债务都由被执行人承担,以此逃避债务。
4、行为人必须是实施离婚逃债行为的人。
5、其处分财产尚未被明确为执行标的,即不是法律文书中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也不是已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是将来可能成为执行对象的财产。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失信人员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涉及较大金额可能构成犯罪。同时,《合同法》规定了一些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可以进行信用惩戒并限制其高消费,包括限制乘坐高档交通工具、高消费场所消费等行为。
我国关于执行法官回避的决定权的问题。院长一般决定执行法官的回避,但如果执行法官是院长本人,则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包括是当事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关系等情况。
本文分析了金融纠纷、投资纠纷、劳资纠纷、个人借贷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纠纷等几类典型案件的执行问题,总结了造成这些案件难以执行的原因。首先,被执行人难找,可能是因为未申请诉讼保全或逃避执行。其次,执行财产难寻,被执行人利用法律漏洞规避债务履行。第三,协助
民事执行难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法院内部的原因,如执行力量不足、审判质量不高、执行手段软弱,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如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被执行人逃避债务和没有执行能力。解决民事执行难的方法包括增加执行力量,提高执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