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合同诈骗罪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1、合同诈骗罪作为一种特殊的诈骗犯罪,在诈骗的方法和对象上具有其特定性。虽然和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普通诈骗罪一样,都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但合同诈骗罪主要破坏了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普通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存在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即两者形成了法条竞合。在这种情况下,适用法律的原则是特殊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
2、这一观点得到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共识。然而,当行为人的行为同时符合合同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对于这种情况是属于法条竞合还是想象竞合,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形属于法条竞合,另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犯罪在构成要件上并无必然的竞合,因此属于想象竞合犯形态。本文支持前者的观点。
3、所谓法条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分则性条款,其中某一法条的全部内容包含于另一法条的内容之中,即两个法条发生重合,或两个法条的部分内容相同,即有所交叉的情形”。就金融诈骗犯罪而言,其中许多犯罪需要以合同的形式体现,行为的实施也发生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此在犯罪构成上与合同诈骗形成法条竞合,且包括包容竞合(如合同诈骗罪的内容包容保险诈骗罪的规定,两者存在普通法与特殊法的关系,对此应适用特别法,以保险诈骗罪定性)与交叉竞合(如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与票据诈骗罪的规定之间存在交叉关系,这种情况下应择一重罪适用法条)。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