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位犯罪的,对员工的处理如下:
(1)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罚金;
(2)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对单位的其他人员,不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
1、构成单位犯罪要按以下的认定标准:
(1)在犯罪过程中所表达的意志是单位整体的意志,要么可以是单位决策机构的决定,要么可以是单位的主要领导为了给单位谋取利益根据其职权所做出的决定。比如根据公司老板要求在生产商品时掺假,这都是单位整体意志的表现,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进行的决策,所以犯罪的结果也应该由单位来承担;
(2)犯罪活动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单位的非法利益,如果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活动却是为了谋取自身私人的利益,比如公司老板示意骗取被保险人保险金,从中获取的钱财由经手的保险人平分,那么就由实施骗保的几个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此时就应该归为自然人犯罪,由犯罪行为人个人来承担法律后果。
所以,如果要认定一个单位构成了单位犯罪,必须是以单位的整体意志为指导,为了谋取单位的非法利益而实施的犯罪活动。
2、在实践中,单位犯罪屡见不鲜,但是也会出现很多容易混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注意披着单位的形式做着自然人犯罪活动与真正单位犯罪的区别。比如以单位的名义进行犯罪获得以谋取自己私人利益,或者没有经过单位决策机构的同意,执意为单位利益谋取利益而进行的犯罪,又或者是单位的成员私自从事与职权无关的活动,这两种的区别只需要用以上两个标准判断区分即可;
(2)区分犯罪团伙和单位犯罪,在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个人为进行犯罪违法活动而设立的企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企事业单位设立后却专门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都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其本质上属于犯罪团伙;
(3)单位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也可以与其他单位构成共同犯罪;也可在单位犯罪框架下数个直接负责人之间构成共同犯罪,以厘清各自责任的大小。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非法集资7000万的处罚问题。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单位犯罪需对单位及直接负责人员处罚。非法集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立案追诉涉及发行金额、投资者人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