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
2、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3、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杀人既遂,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可能接受以下的处罚:
1、情节严重的会被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按规定,法律上明确了以下适用的情形:
(1)行为人出于图财、奸淫、毁灭罪证、嫁祸他人等不正当动机杀人;
(2)行为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
(3)行为人杀害特定对象,如至亲,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4)导致诸如多人死亡,比如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杀人等。
所以,如果行为人故意杀人,并有以上情形的,即可能被处死刑。但是,因为当前严格控制和适用死刑,其实实践中很难当然适用死刑。
2、情节一般的犯罪行为人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3、情节较轻的犯罪行为人将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属于正当防卫杀人的将免以处罚。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缺陷与完善需求。一方面,现行刑法未将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纳入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范围,导致一些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缺乏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规定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有必要完善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及其中情节恶劣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追诉期限由可能判处的最高刑决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认定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包括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并说明了当案件中存在这些行为之一时,应被认定为情节恶劣。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持有枪支对他人进行伤害的,是属于故意伤害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可以按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从这一司法解释可以看出,持枪抢劫除了直接使用枪支作为抢劫的暴力或胁迫手段外,还包括向被害人显示持有、佩带的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