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9年5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包括本金和双方约定的利息。本金和约定利息之和构成了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基数。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是债务人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应承担的实体责任,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则是对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义务的法定责任。
根据《批复》,人民法院在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应根据《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银行贷款利率根据贷款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贷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确定利率应以实际日期为准,即从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间届满次日起,适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同期指的是从计息开始日到计算利息截止日之间的期间。如果期间在6个月以下,则适用6个月以下贷款的利率;如果期间在2年左右,则适用1至3年的利率。同时,由于银行利率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适时调整,法院在计算利息时也应严格按照银行同期利率进行计算。
根据本案执行情况,给付金钱义务的内容应包括判决书确定的2万元本金和双方约定的利息(年利率25%,从借款之日起至清结之日止)。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则是以上述本息合计数额为基数,从判决书生效的第6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2倍计算,直至清结之日止。
如果您有类似的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解决,请联系我们。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执行过程中,法院裁定被执行人向申请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对的,但计算的本金基础应为贷款本息之和即133603.75元,而不仅仅只是贷款本金即100000元。该案中,被执行人未按时履行调解书中规定的金钱给付义务,作为对被执行人的一种惩罚,作
人身侵权案件是不计算利息的,只会对侵害人身权利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如果侵权人在法院作出判决后,不履行约束给付义务的,可以加倍计算延期履行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是可以计算利息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因此,你要求支付迟延履行金符合法律规定,利息应是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2倍。《国家赔偿法》
为规范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解释。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