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是不是全责承担责任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是不是全责承担责任

时间:2022-03-2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11337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一般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关于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是不是承担全部责任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的责任承担

1. 逃逸行为的责任承担

在造成交通事故后,如果肇事者逃逸,一般情况下应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存在过错,可以适当减轻逃逸者的责任。具体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形如下:

(一)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况;

(二) 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情况。

2. 法律依据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应承担全部责任:

(一)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况;

(二) 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情况。

如果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弃车逃逸并藏匿,同时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存在过错,可以适当减轻其责任。然而,如果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具备上述第二项情形,责任不予减轻。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1. 逃逸行为的明知条件

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并没有恶意,那么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不能被视为逃逸。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并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一种客观归责,不符合刑事立法基本原则和司法公正的要求。当然,这里的"明知"并不要求肇事者对事故的所有细节都有具体的明知,只要符合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或可能性的明知即可。

2. 逃逸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

通常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一致的。然而,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的情况。例如,当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尽快将被害人送往医院,但之后就离开现场的情形。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或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定为逃逸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