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单”行为的具体认定、委托购房协议中的格式条款问题、以及中介与买卖双方的权益如何得到最大的保障问题。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五条
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介人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
“跳单”行为的产生可以从委托人及居间人两方面找到原因。
(1)委托人一方面希望通过居间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希望少花钱或者不花钱。而民法典规定,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正是由于居间合同的这一特点,使得委托人认为只要不是通过居间人签订合同就可以规避支付费用的义务。这是“跳单”的最直接动因,委托人往往在获取了居间人提供的信息以后把握了签订合同的机会,就采取隐瞒、逃避甚至欺骗居间人等行为逃避支付义务。
(2)其次,居间人提供的服务不到位,委托人对居间人提供信息的服务不认可,认为对方并没有适当履行义务,自己可以行使顺序抗辩权。这也为居间人敢于逃避责任找到了“合法”的借口。委托人认为,对于居间人不能很好地为自己提供服务,甚至服务达不到自己的满意,可以依据顺序抗辩权而不履行支付义务。
抵押财产合法性的重要性,强调在抵押过程中需要注意抵押物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变现能力等问题。同时,对保证人的资格进行考察,办理法律规定的手续和其他预防手段也是必要的。在签订合同前,应核实担保财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确保抵押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
采购合同的细节问题。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合同,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资格和合法性。合同内容包括车型、数量及合同总价款,支付和结算方式,以及交货要求和地点等内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乙方需确保合同车辆无损到达交货地点
中标合同未实施的中止方式。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中标人在中标后签订合同未实施时,若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可中止合同履行。文章还介绍了中标的法律流程以及最新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止履行的条件、通知对方、恢复履行和解除合同的情形。
劳动者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及维权途径。劳动者应提高法律素养,寻求法律援助;签订合同时维护合法权益,包括签订书面合同、了解工作内容和条件等;加入工会并依靠其维权;收集证据,依法追讨工资;同时,劳动者还应仔细阅读员工手册以防范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