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拘留一般是在拘留所,其他的监管场所执行,犯罪分子被判处拘留的,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拘留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的刑期在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留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留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留的犯罪分子每月能不能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能不能酌量发给报酬。
第四十四条拘留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1、发催告书。有关部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以书面形式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并告知当事人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2、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有关部门应当采纳。
3、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并送达当事人。强制执行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有关部门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4、实施强制执行。在实施强制执行的环节,为了更充分地保障当事人的权利,《行政强制法》规定,除紧急情况外,有关部门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同时规定,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的相关规定。内容包括船舶碰撞的定义、碰撞船舶的赔偿责任、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赔偿责任承担、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船载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承运船舶的赔偿责任以及提供证据的责任等。规定自5月23日起施行。
交通肇事罪中的刑事责任,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详细说明了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文章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条款及适用条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与拘役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关系和适用。取保候审不属于刑事羁押措施,不能抵押刑期,而拘役是一种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的刑罚,可用于抵押刑期。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犯罪嫌疑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